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

[裝備捏他]世界唯一以潛艦為母艦的攻擊機:試製晴嵐!



·         原出處為帝國海軍潛水艦搭載用的特殊攻擊機M6A「晴嵐」。也是世界上目前唯一一種以潛水艇作為母艦的攻擊機。
o    有試作兩字是因為在1945年的文件上如此記載。
即是還在檢討階段的名稱,大概是沒被採用應該說是趕不及採用。
也有傳正式採用了,但當時的時局過於混亂不能清楚明白。
§  不管有沒有採用也還是投入了戰場,在遊戲期待取掉了「試作」兩字的制式版新機體登場不過大概沒可能吧。
o    「晴嵐」沒有依照日本海軍的攻擊機命名規則。
以隱密行動從而作出奇襲為目標的機體,「從陰霾中突然出現的忍者」的意思中命名。伏擊!
§  作為派生機(?)現在稱為「南山」,以機腳代替了浮筒改裝成陸上機型。而這機則依照攻擊機命名規則。
實際「南山」是另一款攻撃機的名稱而陸上機型是「晴嵐改」,但有說法是最初命名的是水上機型,成為了連名稱也有很多謎團的機體。

·         急降下爆擊,加上航空魚雷也可運用的高性能水上機。
水上爆撃・雷撃機等機種世界也有開發和運用,但達至如此高性能也只此一家,而潛水艦搭載用的話就更加突出了。
o    相似的爆擊機而且是水上機有瑞雲,但瑞雲搭載了20mm機銃偏向戰鬥爆擊機,而晴嵐只有13mm的後方機銃,進行不了對空戰鬥。相對地爆彈的搭載能力強化至25番(250kg爆彈)4發或80番(800kg爆彈)1發,而且非搭載浮筒時最高速度為560km/h達至零戰級別。有像你這般的水上機嗎?
不過,意大利的比賽用水上機Macchi M.C.72 1930年代飛出709km/h(440mph)的記錄(這是搭載了浮筒的速度)。
§  而如前述說明般可以搭載航空魚雷,作為攻撃機能力何止美瑞雲,簡直是和流星同級。潛水艦内搭載可能條件下成為這樣的水上機。
o    機體是摺疊式,摺起來放進潛水艦搭載省略暖機步驟在海上組合再射出。
400型的3機射出時間最快是十多分鐘(搭乘員稱)。
§  作為參考在廣闊的格納庫和作業用甲板,擁有2基大型彈射台的伊勢型航空戰艦全機(22機)射出所需時間為10分鐘,理論上為6分全機射出可能。這麼快!?
400型擁有比伊勢型更大型的専用彈射台和晴嵐複雜的設計,加上作業員的訓練來實現迅速地全機射出。
o    搭載引擎和艦上爆撃機彗星相同採用液冷發動機「熱田」。

·         帝國海軍用這和伊400型計劃以隠密行動發動奇襲。
o    在接近終戰時前往密克羅尼西亞的美軍烏利西海港。本來預定違反國際法塗上美軍機色樣進行攻擊。
o    但實施作戰前太平洋戰爭已完結了,便以摺翼状態拋棄到海上。
應晴嵐搭乗員的要求把偽裝成美軍機的晴嵐塗上日本軍的國旗。
o    和母艦一樣生產數寥寥可數。沒有量產的關係單價約零戦50的高額機體。
o    晴嵐和伊400型其中一個開發目的是『巴拿馬運河破壞作戰』。
§  破壞巴拿馬運河代表著把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主要連絡路折斷。
即是美國工業中樞的五大湖周邊和東部工業地帯至西海岸的船舶輸送會變得困難,時期合適的話可以令美國戰爭計劃受到重大打擊。
§  在開戦時這孩們出現在北美大陸沿岸,進行著通商破壊和本土爆撃等。撃沈約10隻貨物船&引發山火等實際上微妙的戰果,但貌似製造了「日本軍登陸來了!」等的恐慌。

·         浮筒可脫下。艦内時為脫下狀態,在發射時裝回。
搭載80番和魚雷時,因重量關係可以不裝浮筒狀態直接射出
o    這時侯機體便不能回收。駕駛員也要承受風險著水降落。
o    浮筒在出撃時要進行裝上與否的判斷是由於沒有在途中投棄的功能,那不裝浮筒出擊不就是特攻前提嗎?也有著此般的意見。

·         戰爭末期的狀況用普通方式的攻擊已經接近不可能,即使這樣也要把這狀況突破所誕生的機體
o    雖是這樣說,這性能的確是值得特別表揚。
但日後遊戲中可以開發時,務必在trial and error中嘗試開發吧。

·         運用晴嵐的有名艦不單止「伊400型」,「伊13型」也是其中之一。格納庫等形狀十分相似經常被認錯。

·         設計的技師稱駕駛員不足故在試作機完成前決定由自己擔任晴嵐的測試駕駛員。
他狼狽地進行強度計算、重心位置測定等在試驗飛行前連夜趕工改善。
但設計技師擔當測驗駕駛員可以由操縱得知改良點的優勢,在設計零戰時也有過這樣的構想

·         現在保存在史密森尼博物館的機體是終戰時留在愛知海軍工廠的機體。
o    這機體的復元贊助商似乎和田宮模型有關。





文章內容部分經修訂及編譯

編譯:如月優
校對:星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